大连机场简介
按照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民航局对大连机场的区域枢纽机场的发展定位,大连机场一手抓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加快建设,一手抓现有机场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东北亚门户枢纽发展战略。
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民航大连站,始建于1972年10月6日,1973年4月6日开航。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国际机场。1994年1月,经亚太民航组织认定,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更名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003年9月,更名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2004年2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机场实行大连市属地化管理。2011年9月,经大连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7月由军民合用机场转变为民用机场。2023年3月,改建为国有全资公司。
周水子机场占地面积345万平方米,跑道长3300米,停机坪80万平方米,停机位80个,航站楼15.2万平方米,廊桥20条,停车场10.5万平方米,安检通道42条,值机柜台92个,符合4E级Ⅰ类国际机场标准,可供除F类以外各种大型飞机安全起降,是东北地区进境口岸资质最为完善的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简介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是辽宁省、大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是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加快推动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跳高队”的重要引擎。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清单,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辽宁省统筹发展和安全15项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前期手续工作,2024年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项目选址于金州湾东部海域,距离现在的周水子机场18公里、大连市中心 2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采用填海造地方式形成建设用地,人工岛呈长方形,长6183米,宽3440 米,规划形成陆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空域条件良好。项目定位于面向东北亚的区域国际航空枢纽,按照国际最高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150万吨、航班起降54万架次。本期工程规划建设2条远距平行跑道,5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航班起降33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项目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区域特色、高点站位,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及国际化新航城建设。在建设平安机场方面,项目将安全意识贯穿规划、建设全过程,从主动防御、快速响应两个路径,运用系统安全理念,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丰富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综合管理能力,确保功能规划设计完全满足安全运行、安保反恐的需求。在建设绿色机场方面,项目全方位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积极探索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用绿色能源、打造绿色建筑,实现绿色运营,达到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机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建设智慧机场方面,项目坚持创新驱动理念,从设计到建设全过程,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施工等技术,实现智能建造,基于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机场信息枢纽,助力机场安全运行,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努力实现“智慧金州湾,数字枢纽港”发展目标。在建设人文机场方面,航站楼正面立柱和挑檐犹如飞鸟羽翼和浪潮涌动,生动表达出向海而生、鲲鹏腾飞的美好寓意。楼内珊瑚形态的分叉柱形成独具特色的室内效果,多点引入水族景观环境,彰显大连蓝色海洋文化特色,提升枢纽机场人文感召力。
按照“陆岛统筹、同频共振、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同步规划了57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临空经济区,以“一核、两带、三心、多片区”为空间发展格局,聚焦“航空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文旅、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国际交往新航城,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区,现代化智慧枢纽新城市。
一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空港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个汇聚高端高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空新城将华丽现身,“港产城”一体的新格局,在连通世界的同时,也必将为城市高速发展赋予强劲动能。